作为家长“望子成龙”者人皆有之。但如何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值得探讨的大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家比较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平时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及时把握孩子心灵脉搏,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用好思想铸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育孩子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处处注意陶冶孩子美的心灵。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布置孩子回家剪五角星做小国旗。我们抓住这一课题,一边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国旗,一边给她讲五角星、国旗各自代表什么,爱五星红旗就是爱祖国的道理。又如小学语文老师要求班上同学在家办“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手抄报,我们就给她讲办这手抄报的意义,结果她独自把报办得很好,思想也受到教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教她“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要把小伙伴当成自己的亲姐妹亲兄弟”;给她讲“幸福别人快乐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并鼓励她自信、自尊。在长时间的教育里,孩子逐渐学会做人。如:汶川、雅安大地震、南方大雪灾等,她都马上向妈妈要求减少零花钱,拿出压岁钱捐给灾区。她在班上一直担任卫生委员,她说当干部就应该为同学多做点事情。孩子曾有一个理想,长大后要当大企业的老板。她说,这样可以为国家创造很多财富,又可以把很多自己挣来的钱拿来去支援灾区,还有钱买东西回报老师和家人。后来她又梦上了“当老师”,她认为当名好老师,可以教出很多有本事的人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当然孩子的梦想还可能变。但是,不管孩子的梦想是什么,看来她已经开始把祖国、人民、老师、父母装进了幼小的心中。
二、用人格的力量激发孩子美的行为
有人批评:“中国孩子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而是情感、人际、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特别是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孩子的文化课知识,不见得每个家长都具备条件,但用自己人格的力量激励孩子美的行为,这是必须的。“教育就是用灵魂铸造灵魂”,用自身行为感染孩子。例如,我家孩子妈妈带女儿出行,妈妈在公车上总给老人让座。孩子看在眼里,也学着做。这些年来在公车上给人让座已成为习惯。又如,孩子看着妈妈很孝顺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她也学会了。奶奶常年有病在身,她为奶奶端茶倒水、捶背按脚;奶奶弯腰捡东西,她急忙帮助拾起;奶奶走在路上,她见了马上前去搀扶……这些行为似乎成了她的“常规”。还有,她看到奶奶体弱多病,每年至少住两次医院,常年吃药不断,可还是热情开朗、乐观向上。孩子带着敬佩的语气对伙伴说:“我奶奶好坚强!”这些事例无不说明: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示范是最好的语言,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鼓励和赞美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没有缺点、只有特点”。孩子一生下来就是纯洁的,就看学校、社会、家庭怎么去塑造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总结过一句话:“孩子是夸出来的”。你想孩子出类拔萃,就要及时把握孩子的“脉搏”,注意孩子点滴,抓住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字眼,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传递真诚的鼓励,表达对孩子的赞美,给孩子以正能量。我总记得:孩子小学一年级时,数学老师爱在她的试卷或作业本上写个“棒”字,没想到就这么一个棒字一直激励她爱上奥数。当然表扬也不是无原则的,夸不代表哄,爱不等于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大,易于反复,难免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有些该批评的问题就得批评,不过批评要讲求艺术,切忌一味指责,劈头盖脸、伤人自尊、不分时间场合……有时候该冷处理的还得冷处理。记得一次奥数初赛前几天,由于连续做习题,她感到很累,就哭丧着脸大叫:“我再也不参赛了!”当时我们二话没说,把她的奥数书拿着就走开了。没想到这招还真灵,当天她就把事情告诉了班主任,说奶奶不让她参赛了,她显然是在“搬救兵”了。回到家,她主动告诉我她还是决定参赛。在一旁的爷爷因势利导,轻言细语地对她说:“奶奶为你能学好奥数,做起题来一做就是连续四个小时,她可是年老有病的人呀,你说她累不累?”孩子听了更内疚地说:“奶奶,对不起,我错了。”后来,她更加发奋,在今年奥数决赛中考出了咸宁市最高分。
家庭教育是门艺术,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实践、总结、提高。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定能让孩子小小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