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爸爸被调到市里工作,晓云一家搬到市里,晓云也转到市里的重点来读书。转学的头一天,晓云的爸爸让妈妈去和校长谈谈。
妈妈:“魏校长您好,我们家晓云以后就交给您了。我和晓云爸爸工作都很忙,还请您多费心。”
校长:“这个您可以放心,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是非常敬业的。不过教育好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的。”
妈妈:“另外我想了解一下,您把我们晓云安排在哪个班?”
校长:“在2班,这个班的老师……”
妈妈:“这个班好像不是重点班吧!我们晓云是非常聪明的,还是放在重点班比较好。”
校长:“是这样,晓云的成绩我们也看了,还是比较不错的。不过和我们重点班的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妈妈:“素质教育可不能只看成绩。”
校长:“您说得有道理。晓云同学还是非常有学习潜力的,造成她和重点班同学成绩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我们使用教材的不同,所以我们已经专门安排了老师给晓云同学补习。”
妈妈:“我就说我们家晓云很不错,都有补习了,为什么还不能进重点班?”
校长:“把她先放在非重点班,主要是考虑到晓云同学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调整、提高。我们每个月都会有考试,只要晓云同学成绩达到了,马上就可以进入重点班。”
妈妈:“你们的重点班人员还是流动的?”
校长:“是的。”
妈妈:“那可不行,我们晓云只能在重点班,不能流动。”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受挫折,顺利成长。但是家长的好心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如果家长的要求合情合理,学校确确实实没有考虑周全,家长提出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如果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合情合理,对孩子是会有危害的。
方法1:合情合理提出要让老师接受
以案例中的晓云为例来说明。在晓云妈妈的一再要求下,校长有可能就把晓云直接安排进了重点班,而且很有可能不管晓云的成绩究竟如何就一直留在重点班里了。家长可能觉得,这很好呀,孩子的未来有保证了,就算短时间之内晓云跟不上同学们的步伐,但是校长已经答应给晓云安排专人补课,晓云成绩肯定能上来的,所以没什么可以担心的。但是事实是不是就真的能像家长期望的那样顺利呢?
晓云到了学校之后,遇到的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对于晓云的同学们来说,在这个不停流动的重点班里每一个人不仅是他们的同学,也是竞争对手。如果晓云没有好的学习成绩,还一直受到特殊的照顾,又是补课,又是留在重点班里不动。同学们心里会服气吗?还会把晓云当作自己的朋友吗?同学们有可能觉得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公平,所以疏远和敌视晓云。
校长为了学校接受了晓云妈妈的要求,肯定会告诉这个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要求老师在各方面给予照顾,还会要求老师用自己课业时间给晓云补课。如果老师觉得家长的要求不合情理,虽然嘴上不会说什么,可是心里很有可能会不服气。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在执行学校的命令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打折扣。校长让老师给晓云补课,老师表面上不能拒绝。但是补课的过程中也许该重点讲的一些东西,强调就不够到位,或者态度比较的敷衍,比如尽量减少补课的次数、减短时间。或者针对性不强,导致事倍功半等等。如果老师心里对家长的要求不服气,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减少对晓云的关注,不给晓云太多发言的机会。或者在课上有意无意地说一些话,让其他同学对晓云更有意见等等。这些对孩子都是不利的。
所以,官员家长不要向学校提这种不合理要求。
方法2:避免特殊照顾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
官员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让学校照顾自己的孩子,受伤害最深的还是孩子自己。
我们还是以晓云为例。如果晓云家长接受校长的安排先不让晓云进重点班,只是接受补,。通过晓云自己的努力,考进重点班。在感谢补课老师的同时,晓云会觉得自己很棒,自己有学习的能力。会为自己能够进步重点班而高兴。如果晓云学习退步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回到普通班,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确会伤心、会难过。但是伤心难过之后,孩子会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之下鼓起勇气,找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好好学习,争取再回重点班。这个过程好像孩子受了不少苦,承受了不少压力。但是这个过程也带给孩子成长和感悟,学到很多重要的经验。当时也许孩子会抱怨,会难过甚至失去信心,但是孩子有一天感谢这些经历。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孩子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解决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人生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甚至学会在苦难中感受快乐。那种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感觉,是家长不能给的。
反过来,学校屈服于家长的压力,给了孩子特殊的照顾,家长会为自己的胜利高兴。但是孩子真的感谢家长吗?当孩子到了重点班跟不上的时候,感受着老师和同学们另眼相待的时候,心里会很不舒服。有志气的孩子会以靠自己的努力向所有人证明,我很棒不是靠别人。当孩子用自己优秀的表现证明自己的时候,的确可以改变老师和一部分同学的看法,赢得尊重。但是孩子受到不合理特殊照顾依旧是事实,还会有同学看不起他,孩子自己想起来心里也还是会不舒服。如果孩子没有这份勇气和能力,那就只能一直忍受大家的冷眼,长时间生活在一个被人看不起或者非议的环境里孩子,心里会好受吗?会不怨恨家长吗?
还有一些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就是不行,努力和不努力一个样,反正我也不可能离开这个班,学习不学习也差不多,今后就等着家长给我安排吧。这些得到不合理特殊照顾的孩子,眼前好像是很值得羡慕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会习惯性地等待家长或者其他人的帮助,可是家长不可能把孩子一生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替他解决了。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可怜,会为自己没办法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别人或者干脆逃避问题而失去自信。
所以,无论家长多么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一个顺利的成长空间,也不要让学校或者老师给孩子一些不合理的特殊照顾。这只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还会伤害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失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不提不合理要求,不是说家长不可以给学校和老师提要求。如果孩子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身体上有一些问题需要照顾。家长告诉老师,会更有利于老师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到学校把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和老师说清楚,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老师商量该怎么办,要不要照顾,照顾到什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到了学校您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家长,不是领导。如果想要比较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拿出平等待人态度,不要命令老师。
方法3:不要出手为孩子“摆平”麻烦
小谢违反纪律的问题很多,屡教不改。每次请家长都是妈妈来,效果不大。这次,小谢因为发烧要去医院,老师开了出门条,他把同学的名字加在出门条后面,把同学带出学校一起上网吧玩。之后,同学被劫,左臂骨折,其家长找到学校,追究责任。
老师知道找妈妈没有用,这次直接把电话打到爸爸单位,请爸爸来学校。爸爸来了,把问题说清楚,学校要给处分。爸爸坚决不同意。学校告诉小谢的爸爸,因为受伤的学生家长不同意,所以必须要处分。
小谢爸爸一听,笑着说:“好了,这件事情交给我,我会让受伤孩子的父母不再来学校捣乱了。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也特殊照顾一次,不要给孩子处分好不好?”
按照学校的惯例,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处理,但学校也希望受伤学生家长可以不告学校,只能够特殊事件特殊对待,同意了小谢爸爸自己去斡旋,学校批评孩子了事。
这件事情表面平息了,但是,仔细观察,小谢和受伤的孩子成了好朋友,形影不离,不久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再不久,小谢身边的学生,都管小谢叫大哥。其间闹出很多事情,如打架,欺负同学,但是老师每次都抓不到他。终于有一次,因为小谢的哥们被男老师“羞辱”了,小谢伺机为朋友出气,几个孩子在校外把老师打了。
这件事情惊动了电视台,报纸也报道了。公安局因为他们不到14岁,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教育。学校要求小谢转学,不然送孩子进工读学校,没有任何余地。小谢的爸爸这回没有办法了。
家长要求学校对孩子特殊照顾,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案例中的小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在家长的庇护下,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觉得自己有一把保护伞。爸爸总不会看着自己受处分不管吧,关键时候他们会出手管自己的。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
当家长为孩子搞特殊的时候,很多老师也会觉得这个孩子的家长有来路,不好惹,正常需要批评的不批评了,对其他同学要求严格,对他要求放松了,这样也让孩子越来越大胆妄为。
其实,家长为孩子摆平麻烦,只是暂时得了一点小利,引发的后果是孩子逃脱惩罚后的侥幸心理,不辨是非的洋洋得意,希望经常占便宜等性格的扭曲。其他孩子看到有人可以得到特殊照顾,也希望自己做坏事得到庇护,于是云集在这孩子周围,结果孩子身边围一群“坏”朋友,道德观念逐步受到侵蚀。这种心灵的蜕变都是家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为孩子摆平麻烦的结果。